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对本市11所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的虚假或不实招生宣传进行通报批评。教委表示,被点名批评的11所民办高校,其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假或不实宣传内容,个别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广告甚至与在市教委备案的版本完全不同,有的学校还擅自发布未经备案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造假内容”涉及学校名称、办学性质学习类型、学历层次、证书类别、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
此时已进入民办学校招生的高峰期,这些民办学校为什么会遭遇“虚假宣传”而被教委亮“红灯”?宣传中违规的焦点问题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高等秘书研修学院、北京计算机专修学院、北京金融学院和北京黄埔大学。四所学校的招生负责人分别向记者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北京计算机专修学院办公室张主任表示:“确实存在简章内容与备案简章内容有一点不附的事实。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尽管二者有差异,但二简章内容都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而内容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学生是必须参加自考还是学生可以参加成考(或自考)来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计算机专修学院倾向于后者。”高等秘书研修学院院长丁伟表示,学校的招生工作在3月份就已经开始,招生简章没有及时调整新的版本,在学院名称、招生简章办学机构性质、专业设置和办学地址上出现了出入。
采访中,北京金融学院的招生负责人则表示主要是已印的招生简章样刊未及时上报,学院网站还留存了旧网站的内容。北京黄埔大学招生办李主任介绍说:招生简章没有及时调整新的版本,没有在招生简章上标明黄埔大学是自考助学办学机构,但招生简章在专业设置上都标明“各专业学生可通过高教自考途径取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在专业设置中标明“专科、本科”。这在招生宣传方面和市教委的规定有出入。